“老干媽”未用終極防偽,每年花費3000萬打假,假難絕!
2014-04-11 09:44 中國經營報
老干媽公司近年來每年都要安排兩三千萬用來“打假”的專項資金。
此外,老干媽公司對商標保護也加強了措施。目前,該公司全部注冊商標達114個,包括“老于媽”、“媽干老”等商標,這都是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邊球,對老干媽品牌有所影響。
經銷商林先生說,公司“打假”一直很積極,對于假貨的投訴或報告,反應非常快。“有一次我們在市場上發現山寨貨,打電話給總公司,對方第一時間讓我們給工商和公安打電話要求查封。四個小時之后,李貴山(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)就下了飛機到我們這里了。”
如果注意觀察,可以發現,陶華碧這幾年提交的兩會建議都和“打假”有關,而在其為數不多的受訪中,她也樂于強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。“你看到假冒的產品,就告訴我,我會付給你感謝費。”陶華碧在公開場合多次說道。
與公司產值同步增長的,還有老干媽大跨步式的納稅額。老干媽1998年的納稅額還只有329萬元,到了2006年納稅額就達到了1.6億元,據老干媽公布的最新數據,其2013年上繳稅收5.1億元。15年里,納稅額增長了155倍。
正是這樣一個納稅大戶,卻在種種做法上與現代企業慣常的經營理念“格格不入”。不上市、不貸款、不融資這三個標簽讓老干媽在“資本為王”的市場大環境里,顯得有些特立獨行。
陶華碧曾經提出“上市圈錢論”,引來議論紛紛。在她看來,“一上市,就可能傾家蕩產。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,有錢你就拿,把錢圈了,喊他來入股,到時候把錢吸走了,我來還債,我才不干呢。”
而老干媽堅決不上市的態度也讓當地政府吃了閉門羹。據了解,老干媽曾多次拒絕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議。
貴陽市政府的官員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“和她談融資的事情比引進外資還要難,她心里拿不準的事誰也說不動。”曾負責廣東、海南省老干媽總代理的花鐵貿易公司副總經理林先生也說,“‘老干媽’這個人,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覺。”
而一些有意對老干媽投資的機構同樣鎩羽而歸。據老干媽內部人士回憶,這些年來受到老干媽接待的投資機構只有兩家,這兩家機構都是先赴當地,然后直接由政府部門的人引見,但老干媽均回絕了其洽談的要求。
強底氣來自充足的現金流
老干媽不貸款、不融資的底氣,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公司數十億元的現金流。
從艱辛起家時向玻璃瓶廠幾十元的零散采購,到如今超過千萬元的日銷售額,老干媽堅持現款現貨的原則,就連收購農民的辣椒也不例外。陶華碧曾說,“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,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”。因此,老干媽的公司賬目也格外簡單。
而這也使得成為老干媽的省級代理門檻非常高。“要給總公司一兩千萬的保證金,證明你有這個實力做代理。”林先生說,“僅廣東地區,每年的銷售額都能達到3億-5億。”即使占全國1/10強的銷售額,代理經銷商仍然沒有爭取到賬期的“特權”。
而據業內專家向分析,這是由于老干媽不存在同業競爭者。這一點也得到林先生的肯定。他表示,自己經銷老干媽十幾年,眼看其它品牌的起落,只有老干媽一枝獨秀。“即使是現款現貨,代理授權也很難拿。”
不同于許多同品類廠家,老干媽不接受代理商的退貨,這或許源于老干媽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和自信。
老干媽這股堅定的自信,從其不打廣告亦可見一斑。老干媽幾乎不在營銷推廣上有所投入。陶華碧曾在接受采訪時坦言,“我從來沒有打過廣告,靠消費者的口碑一個傳一個,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產品。”
“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”是陶華碧接受公開采訪時多次提及的原則。老干媽至今不曾涉足其它行業。在陶看來,“我做本行,不跨行,就實實在在把它做好做大、做專做精。錢再來得快,也不能貪多。”
每年花費3000萬打假
隨著老干媽品牌影響越來越大,消費者已經將“老干媽”的品牌與品類認知緊緊聯系在一起,也就在這個時候,與老干媽陷入商標糾紛的企業也越來越多。
最轟動的例子是湖南華越公司的“劉湘球老干媽”。華越公司申請的“劉湘球老干媽及圖”商標幾乎在“老干媽”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“陶華碧老干媽及圖”商標的同時,雙方均得到國家商標局的認可。一時間,多地貨架上同時出現兩位有著紅底黃字瓶貼、身著白色圍裙的“老干媽”。
之后,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,這場官司以老干媽勝訴告終,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領取到了“陶華碧老干媽及圖”商標注冊證書。
而在今年兩會期間,陶華碧的秘書劉濤介紹,老干媽公司近年來每年都要安排兩三千萬用來“打假”的專項資金。
此外,老干媽公司對商標保護也加強了措施。目前,該公司全部注冊商標達114個,包括“老于媽”、“媽干老”等商標,這都是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邊球,對老干媽品牌有所影響。
經銷商林先生說,公司“打假”一直很積極,對于假貨的投訴或報告,反應非常快。“有一次我們在市場上發現山寨貨,打電話給總公司,對方第一時間讓我們給工商和公安打電話要求查封。四個小時之后,李貴山(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)就下了飛機到我們這里了。”
如果注意觀察,可以發現,陶華碧這幾年提交的兩會建議都和“打假”有關,而在其為數不多的受訪中,她也樂于強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。“你看到假冒的產品,就告訴我,我會付給你感謝費。”陶華碧在公開場合多次說道。
<<上一篇:二維碼物聯動態管理,助力企業實現生產零庫存
下一篇:虛假廣告、傍名牌等侵權行為成“老干媽”等名優企業難題>>